恒隆的上海“依赖症”
来源:赢商网 发表时间:2019-01-31 12:40
1月30日,香港渣打银行大厦28楼,董事长陈启宗(专题阅读)一行人步入恒隆系2018全年业绩会会场。
“好,我就一句话开个场,剩下的交给卢生来说。”
陈启宗仅用一句“陈式幽默”,便让现媒体的“长枪短炮”从自己身上移开,把恒隆系2018全年业绩会的焦点指向行政总裁卢韦柏。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我们的业绩了,公司的租赁业务总体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卢韦柏指,恒隆下半年租赁业务的收入增速明显加快。
陈启宗会上保持微笑,在他眼里,尽管因可售住宅货量减少使得总收入出现了下降,但核心租赁业务的收入获得稳定增长,2018年恒隆系的整体业绩还算靓丽。
但,或许让他真正高兴的是,一位可堪大任的“接班人”站在了这份“成绩单”的背后。
01 内地租务下半年加速
这一次,是接替陈南禄8个月以来,卢韦柏交出的首份“成绩单”。
根据公告,恒隆地产在2018年的总收入为94.08亿港元,大幅下滑16%;总营业溢利为68.22亿港元,跌幅达到14%。
曾被寄予厚望的卢韦柏,未能扭转恒隆总收入持续两年下跌。恒隆在公告中给出了解释: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2018年度出售的住宅较少。
2018年全年,恒隆地产物业销售收入为12.27亿港元,比2017年的34.2亿港元减少了36%,物业销售营业溢利7.62亿港元,比前一年的22.38亿港元大幅下降66%。
与住宅销售下滑的表现不同,恒隆地产物业租赁租金收入的整体表现优于2017年。
2018年,恒隆地产物业租赁总租金收入增加5%至81.81亿港元。陈启宗特意表示:“尽管恒隆部分租赁面积因进行资产优化而需暂时关闭,但我们的租赁物业仍持续增长。”
在租金收入构成当中,恒隆内地租赁物业的收入反超香港。其中,内地8个项目共为恒隆地产贡献了42.44亿港币,略超香港的39.37亿港币。
对此,卢韦柏称,“我们下半年内地物业的收入的增速,比上半年及之前一年明显加快。”
公告显示,恒隆地产内地物业以人民币计值的收入于2018年下半年及上半年按年分别录得6%及2%的增长。
其中,除上海以外的6个商场收入全年上升7%,而下半年更录得9%的增幅。而内地八个商场的收入增加3%至人民币27.55亿元,倘撇除港汇恒隆广场翻新期间的影响则上升6%。
对内地商业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卢韦柏的看法和陈启宗去年基本一致,“由于内地高端市场的表现回稳,我们对租赁市场表示审慎乐观。”
02 上海依赖症
尽管陈启宗会上的角色更多地扮演一个旁观者,但被问及恒隆是否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他却主动作出否定:
“大湾区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同公司有不同策略,恒隆还是专注现有大城市的布局。”这样的表态,说明恒隆暂时不考虑广、深两个大湾区的核心城市。
一直以来,国内商场租金最昂贵的区域排名中,北上广深名列前茅。但这些一线城市中,恒隆只布局了上海,业界对其“一线城市,死守上海”的战略依然心存疑虑。
彼时,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细则即将出台之际,便引来多家商业地产商抢食。
万科旗下的商业地产平台——印力集团,去年刚完成收购凯德旗下20家购物中心的大动作,其中有5个项目分布在大湾区范围内。目前,印力在广、深两座城市里拥有多个商场项目。
新世界中国,在大湾区的总投资量超过400亿元,在广州、佛山、深圳等城市都新增了大量土地储备,是在大湾区投资量最大的香港房企。仅在2017年,新世界中国就在深圳前海、太子湾、广州增城等地新增土地储备80万平方米,从2016年开始计算则新增了4个项目。
同为港企的新鸿基也不甘落后,于2018年5月成功投得广州南沙庆盛枢纽区块地块。按照新鸿基规划,这是继广州天环广场、天汇广场等之后,另一个质素超卓的指针性商业项目。
反观恒隆地产,其“上海依赖症”非常严重。
2018年,上海两座恒隆广场收入高达23.54亿,沈阳、济南、天津、无锡均为1、2亿元。这也意味着,恒隆商场一半以上的租金收入都由上海项目贡献。
而本年度上海港汇恒隆进行了整修工程,对其出租率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租金减少9%,但是体量大也直接影响了恒隆广场的全年营收表现。
未来,恒隆能否摆脱这种布局模式的困境?或许还需交由下一任接班人来回答。
中广融媒广告资源网 系北京中广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开发建设的全国户外广告资源权威网络门户。网站将户外广告公司、户外设备公司、户外广告投放客户等整合于一体,形成一个户外广告专属产业链资源平台。中广融媒广告资源网为广告主提供一站式的广告资源选购服务,为媒体主提供领先的广告资源展示系统、管理系统和媒体推广平台。